穹窿山孙武所部习射图
既然双方已秘密达成了协议,为表示诚意,孙武便率领一哨精锐人马,随子胥向吴国首都赶去。
按照孙武的想法,既然在穹窿山闹革命如此费劲,效果又是如此缓慢,不如按子胥的计划到首都看看再说,如果自己真的能够执掌兵权,以后的事当然就省去了许多麻烦,这对一个职业革命者来说,或许是实现理想的一条捷径。而跟随自己闹革命的弟兄,或许也随着这次转折,有个好一点的归宿。当然,不管自己有没有可能控制吴国的军权,穹窿山这支武装力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必须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掌中。因而当他离开手下的大队人马时,专门作了周密安排,并任命一位心腹为代总司令,全权处理根椐地的事务。假如自己在首都有个三长两短,穹窿山根椐地的弟兄将在代总司令的领导指挥下,继续将革命进行到底。
同孙武一样,此时的伍子胥也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按他的人生志向和目标,为父兄报仇雪恨是头等大事,可谓悠悠万事,惟此为大。除此之外,当然就是要做一番男子汉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但无论是替父兄报仇,还是要干大事业,处在如此一个军阀争战、刀兵四起的混乱时代,统率大军东征西讨,攻伐内外之敌,则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遗憾的是,自己缺乏大气磅礴,撼天地、泣鬼神,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军事才能。或许,吴王阖闾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登高台以长啸,左顾右盼迟迟下不了派兵伐楚的决心。因为谁都明白若对强大的楚国用兵,其规模该是如何之大,耗费是如何之多,一旦战败后果又是如何不堪设想。既然子胥非要一意孤行,兴吴兵以伐楚,就必须摆出能打赢这场战争的有利条件,而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于是,子胥眼前一亮,想到了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