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抒情小赋的兴起
东汉中后期以后,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极其黑暗腐败,豪强势力恶性膨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昔日皇朝的辉煌如今黯然失色。政治上的倾轧和黑暗使得以“润色鸿业”为主旨的散体大赋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文人们已无心再去颂圣了,他们经常陷于忧思感慨之中,而力图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情绪、思索。体制呆板的散体大赋开始被人们冷落,赋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革。抒情小赋开始成为创作的主流。这种赋样式短小灵活,不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而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风格明快,情感真挚,并有较多的批判现实的内容。迎合这种转变机运而在创作上卓有成效的作家有张衡、赵壹、蔡邕等。
前面已经讲过,在大赋的创作上,《二京赋》是张衡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张衡还创作了不少篇幅短小的抒情小赋,如《思玄赋》《归田赋》等,成为抒情小赋创作中较早的作品。这些赋作篇幅不大,字句平浅,内容上描写自己的胸怀、田园的情趣、人生的理想、道家的哲理等。一扫汉代大赋的形式主义的积习,脱离了铺陈繁重的陈规旧矩,也反映了政治混乱的背景下知识分子无力回天、看破红尘的内心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