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年德寿宫的那位不知道在选德殿内和秦天德究竟谈了什么,事后居然禅位与赵眘,并且将秦天德封为国师,还摄政辅国,同时从不干预朝政,但是朝中不少官员还是心向德寿宫的,毕竟赵眘连太子都没做过,而且在宫中的时日太短。
赵构对于偏安一隅的宋朝来说,不啻于开国皇帝,而朝中还有不少是当年跟随他一起的开国臣子,开国君臣之间的情意,往往要比后世君臣之间的情意浓的多。
加上赵眘成为储君候选人的时间太短,根本没有什么根基,而且孝顺,因此赵构虽然退居太上皇,但他的态度对朝中的影响甚巨。
秦天德是辞官了,可若是赵构知道了,会同意么?这让赵眘和百官心中惴惴。没人想过要有意瞒着赵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确定一旦散朝,此事必定会原原本本的落入赵构耳中,即便君臣齐心缄默不言,但那些太监呢?还有门外的侍卫?谁能保证这些人中没有赵构安插的耳目?想想被秦桧信任多年的王富贵就能明白赵构的手段了。
可出人意料的是,赵构似乎迟迟没有表态,即便有人看到一个太监在散朝不久就进入了德寿宫,可没一会这个太监就出来了,德寿宫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赵构可能是也对秦天德失望了,这是唯一可能的理由,不过没人敢赌,万一秦天德去找赵构哭诉,那朝会上发生的一切就都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