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助当场答复王、张二人:“毫无疑问,清国皇帝陛下对于我皇帝陛下愈加亲密之意,与看重两国邦交之愿望,我皇帝亦欣然接受。并且本官深信对于赠送勋章之一事,肯定会同样回礼。至于第二点,即互派大使之事,历来我政府亦有此愿望,只是不得不先确认英俄两国是否有同样的希望。由于各种情况,或许难以速定互派大使。然而关于清国的情况,从去年年底以来,俄然大呈变状。由于我国与清国之关系势必成为所谓同洲至亲至近之友邦,在不远的将来,必须互派大使,这是不容置疑的。以上只能作为个人私见。”
林权助的谈话与承诺坚定了中国政治高层抛弃亲俄外交路线,转而依靠英、日,甚至联合英、日的外交路线的确立。第二天,清政府照复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表示除天津至镇江的铁路外,中国政府接受英国8月21日的全部要求。又过了一天,即9月7日,清政府宣布将李鸿章及敬信逐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就在政治外交上回应了英国要求解除所谓亲俄派李鸿章职务的请求。
解除李鸿章总理衙门大臣的职务应该是慈禧太后的最终决定,但是这件事在当时不论是官场一般舆论,还是李鸿章本人,都将之归罪于所谓的亲英派大臣张荫桓,而英国人也认为中国政府答应解除李的职务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巨大胜利,是对俄国外交的一个重大打击。事实上,随着李鸿章的出局,张荫桓在清政府中的地位确实在上升,他不仅继续负责协调清政府的外交事务,而且在内政方面也在发挥着作用,他已经成为光绪皇帝最值得信赖的汉人出身的大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