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生意识开始,人类就已经在接受父母的启蒙和系统教育了。在学习众多内容的过程中,对他人表情的辨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表情知识结合人类的本能,构成了我们辨识他人表情的前提条件。所以,即便是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来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情绪。
虽然表情是人类心理的外在表现,但是人类也是善于伪装的。由于工作、生活、社交的需要,或者迫于生存压力,很多时候人们会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者压抑自己的内心情绪,有时候还会有意识地做出某些虚假表情,甚至干脆面无表情,以迷惑他人。在古代,人们只能凭借生活经验或本能来辨识他人的表情,这种辨识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并且无法形成一种系统知识,来帮助人们识破对方的伪装,所以,古代的识人技巧无法有效地解决表情识别的问题。一直到近代,随着心理学的产生,人们才开始得以从科学的角度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当人们的内心产生波动时,不管这个人是否将这种波动以表情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不管这个人在心理波动的过程中是否做出了虚假表情,以掩饰自己的内心情绪,实际上,只要当事人的内心产生了波动,他(她)的身体就一定会下意识地做出与内心波动相对应的表情,而这种表情,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表情。之所以称之为微表情,是因为这种表情的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虽然微表情出现的时间十分短暂,捕捉起来也十分困难,但正是由于它是人们在下意识中流露出来的表情,因此才成为人们内心情绪的最真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