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木门将斯坦因与这些经书隔了开来,他一个月后又来到了这里,却发现那位道士费尽力气,在门前建了一道石墙。斯坦因耐心地说服了这位道士,让他先给自己看看其中的几份经书,然后再把剩下的交给他。
这位英国考古学家仔细检查了其中一捆经书,发现里面包含绘于丝绸之上的画作,其中的大部分都成了碎片。他日后说道,这些经书似乎是人们突然得到警报之后匆忙藏起来的,可能是遇到了前来抢掠的鞑靼人或者西藏人。这些经文和图画肯定是在10世纪末起就一直存放在这里的。
一年后,法国学者伯希和来到了敦煌,他检查了这些洞穴,拿走了其他的图画,同时也带走了一大批经书。这些无价之宝现在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巴黎的罗浮宫内,还有一部分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
研究者在伦敦仔细打开了每卷经书,有些易碎且布满尘埃的丝绸已经成了几百块碎片,研究者必须清理并复原它们,这项工作十分费时费力。丝绸上的画作丧失了部分色泽,看上去有些发绿,画中的许多人物要么只剩下了轮廓,要么就完全消失了,可是人们却没有展开过任何修复工作。
保罗·伯希和在藏经洞内研究古物。
拉丁语里的“votum”指的是“神圣的誓言”或者“为还愿而提供的祭品”,而还愿画指的则是出于感激和尊重而呈上的画作,是一种礼品。研究者们修复了部分敦煌还愿画,发现它们有1.8—2米高,底部常出现捐款者本人的面容,通过观察他们具有时代特点的着装,研究者能够大致准确地判断画师们作画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