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注释
①陈余:赵国权臣,封成安君,因未接受李左车的建议而轻视背水阵,被斩杀于泜水。②绛侯:即周勃,随刘邦立国的汉代将领,受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食邑,故号称绛侯。③建成堕马:《旧唐书》记载霍邑之战唐高祖李渊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攻打隋将宋老生时,李建成坠马,宋老生趁机追击,被李世民截断后击溃。④虏魏豹,斩龙且:睢水之战,韩信设置疑兵、陈列船只,假意渡河,而使伏兵以木盆、木桶渡河攻打安邑,俘虏魏豹;韩信与龙且对阵潍水,连夜以沙袋壅塞河水上游,佯装败退引诱龙且渡河时决开沙袋,以洪水冲垮敌军。西向师亡虏:韩信俘虏了赵国谋士广武君李左车,为他松绑并请他坐在西席,以待师之礼待他,并请教战略。
译文
韩信袭击赵国,先派一万人在河水前列阵,竖起了大将的旗鼓,出了井陉口,与赵国军队大战;假装战败,放弃旗鼓而从水上撤退。军队背对着河水列阵,已经是危险的方法;又抛弃旗鼓而走水路,这是必败的阵势。而韩信之所以使用这样的计策,是因为陈馀是老将,不以必败的阵势引诱他,是不会上钩的。韩信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比陈馀高,才敢用这样的计策。假如陈馀比韩信聪明一点,韩信怎么会不败?这就是所谓的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来人不考量敌人的情况,沿袭韩信的方法,必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在垓下决胜,韩信率领三十万兵,亲自对阵。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汉高帝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在刘邦后面待命。韩信第一次攻势未能得利而撤退;孔将军、费将军夹击,楚兵陷入劣势;韩信重新发动攻击,击溃楚军。这也是袭击赵国时的计策。韩信当时威震天下,项羽(名籍)所忌惮的,只有韩信一个人。韩信以三十万兵未能得利而撤退,是真的撤退,项羽才没有怀疑。所以韩信与孔、费两将军能够趁机取胜,这是“建成堕马”的阵势。韩信的军队虽然退却了,但两将军维持在他左右,刘邦的军队在其后,周勃、柴武又在更后面,与背水之危还不同,这是为了等项羽的军队落网。如果用袭击赵国时的老办法,就会被歼灭了。这都是韩信的奇策。研究古人的时候,应当探求他们的用意,不能只看他们的表象。班固写《汉书》时,删去了这件事。大概是没有察觉到刘邦打败项羽,正是在这关键一战。自古人们说韩信擅长用兵,史书中却看不出韩信到底怎么擅长。我认为韩信说服刘邦,攻占三秦,稳固了夺取天下的根基,可见他的决断;俘虏魏豹,斩杀龙且,可见他的智谋;袭击赵国、攻破楚国,可见他的应变;以待师之礼对待俘虏广武君李左车,可见他有大志。这是他的过人之处,可惜《汉书》里面删减忽略,随手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