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王阳明曾说“义理无定在”,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圣人留下的那些深刻思想和义理,就像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永远也流不尽、说不完。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义理太深奥、太广泛了,它们涉及的层面多、角度多,我们每次学习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就像河水每次流过都会带来新的景象。
所以啊,我们学习古人的义理,也得像这条河一样,永远别停下来。不是说学了个大概、懂了点皮毛就满足了,那可不行!得深挖、得细究,因为知识的源头深不可测,流得也就越远。这就像河水,源头越深,流得就越远,影响也就越广。
【原文】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陆澄有些困惑地问:“我发现,在静养的时候,我的思路特别清晰,好像什么问题都能想明白。可是一旦遇到实际的事情,我就不能再按照自己原本的思路去处理了。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耐心地解释道:“这其实是因为你虽然懂得了静心修养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在实际生活中下功夫去锻炼和克制自己。就像一个人只在平静的水面上练习划船,一旦遇到风浪,他就会手忙脚乱,无法保持平衡了。同样地,你只是在静养的时候让自己的思路清晰,但并没有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去磨炼自己,所以一旦遇到挑战,你的思路就会变得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