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朱高炽像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终于将惠帝赶下台,自己做了皇帝,即明太祖。他册封徐氏为皇后,可对立太子的事却一再拖延。按立嫡长子的传统,朱高炽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按照人品才能,朱高炽品行端方,沉稳睿智,且在靖难期间保卫北京城立下大功,的确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可朱棣还是更喜欢冲锋陷阵的次子朱高煦,他在靖难期间还曾暗示次子:“世子多病,你多努力!”这就意味着他想立朱高煦为太子。朱棣既不想违背祖制,又不舍心爱的次子,就这样犹豫了好几年。直到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才勉强立27岁的长子为太子。朱棣作出这个决定,除了大臣们的强烈要求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虽不喜长子,却很喜欢长子的儿子、长孙朱瞻基。朱瞻基相貌英俊,聪慧过人,小小年纪就卓尔不群,深得朱棣的宠爱。解缙等大臣也经常在朱棣面前夸奖这个“好圣孙”,所以朱棣也希望这个孙子以后能光大祖宗基业。
朱棣册立了太子后,就封次子为汉王,封地在云南;三子为赵王,封地在彰德。朱高煦没有当上太子,很不甘心,他就借口云南太远,不肯去。后来又改封青州,他还是赖在京城不肯走。大臣解缙就向朱棣进言,指出汉王朱高煦有争储之心。朱棣不愿相信,认为这是在离间他们父子亲情,朱高煦也乘机诬陷解缙。结果解缙被贬官,后来在狱中被锦衣卫杀害了。此后朱高煦就肆无忌惮地寻找机会陷害太子,而朱棣也听信了他的谗言,将辅佐太子的人悉数定罪入狱。可他后来查实,太子根本没有什么过错。朱棣这才认清了次子的野心,他盛怒之下,将次子囚禁在西华门,打算废为庶人。可太子朱高炽宅心仁厚,对这位多次陷害自己的同胞兄弟还很有感情,就去恳请父亲宽大处理。朱棣最后还是被太子打动了,就保留了朱高煦的王位,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将其徙封到乐安州(今山东绕县),并责令马上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