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李适(音括)用杨炎议,改庸租调为两税法。初唐赋敛,称为租庸调。有田出租,有丁出庸,有户出调。天宝末年,户籍法废坏,户口数目不实。李亨以来,内战剧烈,横征暴敛,急似星火,多设税收机关,各随意自立名目,凡数百种。旧税不除,新税又加,富户丁多,为官为僧,得免课役。贫户丁多,无法隐避,上户优游,下户劳疲,官吏乘机蚕食,尽量刻剥,贫民不胜穷困,只得弃家逃徙为浮户,土著百无四五。杨炎建议行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需上供及地方费用,量出制入,按人民丁数及财产定等第高下,分两次收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不问主户客户,依现居地为断,不问中丁(十八岁以上)、成丁(二十三岁以上),依贫富为差。商贾居地不定,依所在州县纳税三十分之一(当年增为十分取一)。租庸调及杂徭,悉数革除,只按丁额收税。田亩税依李豫大历十四年垦田数由纳税人民均摊。两税法规定收现钱,农民生产只有布帛,官吏任意折价,豪家大商乘机放债操纵,物贱钱贵,农民困穷。自李适到李纯四十年间,税额不变,人民实际负担增加三倍。天宝以来,自由兼并代替均田制,所以租庸调法不得不改为两税制。
茶税——豫章郡出产茶器,想见初唐饮茶风习已经流行。李亨时张巡、许远守睢阳城,粮食匮乏,将士用茶纸、树皮充饥。李豫末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赠宦官邵光超黄茗二百斤。江淮人用茶作饮料,传入中原,浪费量因之加增。诗人陆羽嗜茶,创煎茶法,著《茶经》三篇,饮茶风气更盛。李适贞元九年,行茶税,按市价十分取一,岁得钱四十万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