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达峭壁》(哥达峭壁的景色,约克郡克雷文东马勒姆庄园,里波斯戴尔爵士领地),詹姆斯·沃德,1812——1814年,布面油画,332.7厘米×412.6厘米。伦敦,泰特美术馆
这一情感在当时的两部哲学著作中有过清晰的阐释,这两部著作分别是英国思想家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的《论崇高与美丽概念起源的哲学探究》(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into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1757)和德意志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的《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ement, 1790)。但这两人都不如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那样坦诚直率地描绘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华兹华斯从1798年开始创作长诗《序曲》(The Prelude),描述了童年时代接触大自然并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在孩童时代的一个晚上,他发现一艘小船停泊在河边的岩石丛中,于是上前解开缆绳,推船入水,朝着“崎岖的山脊”漂流而去[444]。正当他在静谧的水中划着小船时,忽然之间,山脊后方“一处巨大的峭壁/仿佛有着自觉自愿的本能/缓缓抬起了它的头颅”。这处岩壁想必像“哥达峭壁”一样幽暗高耸,华兹华斯心生恐惧,双手颤抖着掉转船头,回到了岸边。他接着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