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参见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45~147页。
第一节 异族威胁与空间的重构
对安史之乱爆发后关中政治课题的讨论,与其始于长安,不如始于灵武(灵州)。当长安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因叛军攻破潼关而被玄宗放弃时,灵武则成为一个月后新任君主肃宗的龙翔之地。长安与灵武的这一空间转换,不仅意味着帝国新旧权力更迭的开始,也标志着一个以灵武为根据地的政治势力——朔方军,即将登上帝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虽然朔方军是开元天宝十节度中最晚设立的一个,也是乱前夹在边境的东西两大集团间的边缘者,不过它在关内地区的主导地位却是无须质疑的。据严耕望先生说,乱前的朔方军辖境已经是“东据黄河,西抵贺兰,西南兼河曲至六盘,南有渭水盆地之北缘,北有河套至碛口,关内之地除京兆府及同华岐陇四州,皆统属之”[1]。而当来自河西、陇右的西部军团在天宝十五载的灵宝一役中惨遭打击后,朔方军便因缘际会但也无可争辩地代替了前者,成为帝国此后对抗叛军的擎柱。基于其在上述安史叛乱中的特殊地位,我们不难想象为什么在迄今有关关中藩镇的研究中,朔方军几乎吸引了学者所有的关注目光,且侧重的时间段又多集中在肃、代、德三朝。[2]